1、豆豆——夫济时之道,莫大于医;去疾之功,无先于药。
2、豆豆——道之大者,拟于夭地,配于四海,汝不知道之谕,一受以明为晦。
3、豆豆——医乃九流魁首,药为百草根苗。
4、豆豆——医道之大尚矣,其上医国,其下医人,而身之所系,抑岂小哉。
5、豆豆——夫治身与治国,一理之术也。
6、豆豆——不为良相,当作良医。良相燮理阴阳,平治天下;良医燮理阴阳,挽回造化。今观此论,不独挽回造化,直欲转移风俗。
7、豆豆——良医良相同类并称,殆非虚语耳。
8、豆豆—— 夫医之为道大矣哉!体阴阳五行,与《周易》性理诸书通;辨五方风土,与官礼王制诸书通。察寒热虚实脉证,严于辨狱;立攻补和解方阵,重于行军,固难为浅.见寡闻道也。
9、豆豆——要之出生入死,挽回性命,其功不减于医国。
10、豆豆——医为仁术,功与良相等。
11、豆豆——事之最切于日用者莫如医,而理之深邃难测者,亦莫如医,是以古人有良医等于良相之说也。
12、豆豆—— 天下有非常之任,必待非常之人。而天下非常之人,乃能克胜天下非常之任。
13、豆豆——医者治疾,犹百工治事。
14、豆豆——天下有非常之任,必待非常之人。而天下非常之人,乃能克胜天下非常之任。
15、豆豆——寿国者主持国事,留心民虞,奠金欧以巩固,奉玉烛以长调,相之任也。寿世者,春台育物,池水生尘,民无夭札之年,国多台考之老,医之责也。
16、豆豆——医之为道,通于死生呼吸。
17、豆豆——医之权,诚有通于相业者矣。
18、豆豆——医学之要,始而论病,继则论方,再次论法。而法有条理,病有原委,方有成局。
19、豆豆——以一药遍治众病之谓道,以众药合治一病之谓医。
20、豆豆——盖医学通乎性命,知医则知立命。
21、豆豆—— 医之道奚起乎造物?以正气生人,而不能无夭折疫病之患,故复借诸物性之相辅相制者以为补救,而寄其权于医,夭可使寿,弱可使强,病可使痊,困可使起。医实代天生人,参其功而平其憾者也。
22、豆豆——夫医官用药,如将帅之用兵。
23、豆豆——医为身心性命之学,处处当以实用为归.乃。是以医书之作,精细则可,晦奥则不可,玄妙尤不可。精细者研之至精,分之至细,微芒毕显,病无遁形。
24、豆豆——夫医官用药,如将帅之用兵。
25、豆豆—— 医之攻疫,犹将之制敌。善将者不择人而战,善医者不择病而治。
26、豆豆——夫医者,大道也。冠者百艺焉。上诊君相,下愈其民。登高堂入内室,非他术可比。业斯道者,既习其业,必先要正其心,端其品,怀其仁,无贪饮。以人之父母兄弟,为己之父母兄弟;以人之妻子儿女,为己之妻子儿女。以仁存心,不专于利;以命为重,不为酒困。如此,然后可为斯道矣。倘若不正其心,不端其品,不怀其仁,以酒为事,不以人之父母兄弟为己之父母兄弟,不以人之妻子儿女为己之妻子儿女,以利为念,好酒贪杯,此等辈,多有误人。盖人虽可欺,上天终有所报。医之为医,能存是心,天必佑之。
27、豆豆——医学与他艺不同,毋论贵贱,为性命所倚托,非小可事也。必立心贵谨,处行欲方,见闻期博,体验惟精,庶足无愧。
28、豆豆—— 甚哉!医之道大而深也。盖医系人之生死。凡治一症,构一方,用一药,在立法著书者,非要于至精至当,则遗误后世,被其害者必多;在读书用法者,非审乎至精至当,则冒昧从事,被其害者更多。
29、豆豆—— 医者人之司命,脉者医之大业,此神圣之事,生死反掌之操也。俗人不知,借此求食,佯为诊候,实盲无所知,不过枯守数方,侥幸病之合方,未必方能合病也。
30、豆豆—— 盖医之为道,所以续斯人之命,而与天地生生之德不可一朝泯也。
31、豆豆—— 盖医者犷生人之术也。一有所误,即为杀人。
32、豆豆—— 医,仁道也,而必智以先之,勇以副之,仁以成之。
33、豆豆——医,仁术也。仁人君子,必笃于白目问情。笃于情,则视人犹己,问其所苦,无不到之处。
34、豆豆——夫医药为用,性命所系,和扁至妙,犹或加思,仲景明审,亦候形证。
35、豆豆——一毫有疑,则考校以求验。
36、豆豆—— 医者仁术,圣人以之赞助造化之不及。;f所贵者,扶危救困,起死回生耳。
37、豆豆——人而无恒,不可以作巫医。
38、豆豆——医虽小道,而性命是关,敢不知慎。
39、豆豆——医者,济困扶危之术,仁人孝子之心也……常以责人之心责己,忽己之心恕人。及入病家时,必整衣冠,正容貌,谨言行,慎骄矜。勿以贵贱异其迹,勿以贫富二其心、至于切脉时,紧要在望气色,闻声音,定气凝神,勿左顾右盼,以伤雅道;勿他思别虑,以乱脉机。诊视既毕,务在问病原,审前剂,勿谤人短,勿炫己长,勿谈闺闽,勿间人骨肉,勿乘人之危而索利,勿忌人之能而生妒。种种存心,方不负古圣贤济世之婆心也。幸我同志者,勉而行之。
40、豆豆——昔贤达则愿为良相,穷则愿为良医,其心均在济人耳。……未尝以病家之贵残贫富而异用其心。或遇窘乏太甚之家,亦随力捐资,济其馆粥,以故全.活者众,德显非饶于财者,能推是心,亦.贤矣哉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