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豆豆——养静为摄生首务。
2、豆豆——至道之精,窈窈冥冥;至道之极,昏昏默默.无视无听,抱神以静,形将自正。心静心清,无劳汝形,无摇汝精,乃可以长生。目无所见,耳无所闻,心尹无所知,汝神将守形,形乃长生。
3、豆豆——坚强者,死之徒也;柔弱微细,生之徒也。
4、豆豆—— 翁气之道,必致之末,精生而不厥。上下皆精,寒温安生?息必深而
5、豆豆——久,新气易守。宿气为老,新气为寿。善治气者,使宿气夜散,新气朝最,以彻九窍,而实六腑。
6、豆豆——气是延生药,心为使气神。能从调息法,便是永年人。
7、豆豆——伪道养形,真道养神。神真道通,能亡能存。神能飞形,亦能移山。形为灰土,其可识焉?耳目声色,为子留愈。鼻口所喜,香味是冤。身为恼本,痛痒温寒。意为形累,愁毒优烦。弗疾去,则志气日耗,寿命不延,其来久矣。.子当先损诸欲,莫令意逸。闲居静处,精思斋室。丹书万卷,一如守一。常以虚为身,以无为心。无身之身,无心之心,可谓守神。守神玄通,是谓道同。其尤高山大泽,非欲虫鱼鸟兽,而虫鱼鸟兽归之。人能虚无无为,非欲龄道,道自归之矣。
8、豆豆——虽少年致损,气弱体枯,若晚年得悟,防患补益,血气有增,而神足身泰,可以永年。
9、豆豆——久视伤血,久卧伤气,久立伤骨,久行伤筋,久坐伤肉。远思强健①伤人,忧患悲哀伤人,戚戚所患伤人,寒暖失节伤人,阴阳不交伤人。凡交须依导引诸术,若能避众伤人事而复晓阴阳之术,则是不死之道。
10、豆豆——水涵太乙之中精,故能润泽百物,而行乎地中,风涵太古之中精,故能动化百物,而行乎天上。上赤之象,其宫成离;下黑之象,其宫成坎。夫两端之所以平者,以中存乎其间故也。
11、豆豆——夫欲导引,行气以除百病,令年不老者,常心念一以还丹田。夫生人者丹,救人者还全则延年,丹去尸存乃夭。所以导引者,令人肢体骨节中诸邪气皆去。正气存处,有能精诚勤习理,行之动作言语之间,昼夜行之,骨节坚强,以愈百病。若卒得中风病,固n }}垃不随,耳聋不闻,头眩癫疾,咳逆上气,腰脊苦痛,皆可按图视象于其疾,所在行气导引,以意排除去之。行气者,则可补于中。导引者,则可治于四肢,自然之道,但能勤行,与天地相保。
12、豆豆——导引按跳则寒热成和,血气流通。
13、豆豆——鸡鸣时起,就卧中导引,导引讫,栉漱即巾,……四时气候和畅之日,量其时节寒温,出门行三里二里,及三百二百步为佳,量力行,但无气乏气喘而已。
14、豆豆—— 凡欲胎息,服气导引为先,开舒筋骨,调理血脉,引气臻圆,使气存至极力后见焉。摩试手脚,僵亚球拳,伸展努力,任气出旋,诸疾退散,是病能痊。五脏六腑,神气通玄。来往自熟,导气成焉。或存至泥丸顶发,或下至脚板涌泉,久久修之,后之自然,魂魄幸盛,精髓充坚。
15、豆豆——安闲自得长生道,昼夜无声转法轮。